在全沉浸光影中“遇見”敦煌 賦予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

2022-05-02 12:3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全沉浸光影中“遇見”敦煌 賦予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

圖為“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現場。(趙曉霞攝)

  壁畫上的飛天伴隨敦煌樂聲輕盈起舞,來往行商在絲綢之路上熙熙攘攘……日前,于北京開幕的“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全球首展”借助3D光雕數字技術,通過48臺高清投影,將千年歷史與敦煌藝術凝縮于一方炫彩奪目的沉浸式空間。

  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隔空對話

  敦煌石窟以4至14世紀的藝術和文獻遺存聞名于世,目前已走過1650多年。石窟中所保留的壁畫、彩塑等藝術珍品,是多種文明交流與碰撞、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結果,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美學價值,是中華文明和世界藝術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敦煌,讓年輕人重新認識敦煌”,此次展覽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高12米、總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間,打造了一座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再現了敦煌石窟文化的藝術魅力。

  “每一個場景都十分震撼,有一種千年歷史在你眼前徐徐展開的感覺。畫面清晰細膩,蒼茫沙漠中的駱駝、精彩絕妙的壁畫……都非常逼真,讓人身臨其境?!眳⒂^者王女士說。

  據策展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畫面以敦煌特有的朱紅、石青、石綠為主色調來進行展示,以彰顯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美學。除了視覺體驗,音樂還運用了經典的琵琶以及箜篌、鼓、琴等樂器。

  “作為一個巖彩藝術家,我盡最大努力將敦煌壁畫的美復原出來,讓大家了解這種中國古典繪畫樣式?!北诋?巖彩)藝術家鮑營說。

  據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譚平介紹,展覽借200余幅常沙娜、鮑營等藝術大家重繪的敦煌壁畫作品,通過動靜結合、虛實相宜的數字光影展陳方式,帶領觀眾走入光影時空隧道,穿梭于過去與現在,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在當下隔空對話。

  藝術與科技相輔相成

  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金生看來,“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是致力于讓文物“活起來”,以現代科技手段傳播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確實,展覽核心仍是中華瑰寶、享有東方藝術博物館美稱的敦煌文化藝術,形式上則通過先進的光影數字技術,對敦煌壁畫進行了全新的創(chuàng)作和演繹,使觀眾可以沉浸其中,穿越歷史,在流動的光影藝術中感受敦煌的魅力。

  譚平也指出,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化時代,借助“互聯網+”和“數字+”,不但有助于增強展覽的傳播力、表現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賦予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

  本次展覽藝術顧問、中央工藝美院原院長常沙娜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敦煌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研究專家,少年跟隨被譽為“敦煌保護神”的父親常書鴻在敦煌學習歷代壁畫藝術,后來,她將熟悉的敦煌圖案運用到藝術設計中,為敦煌美術運用開啟了另外一扇大門。常沙娜表示,藝術與科技結合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藝術與科技互相成全、美美與共,可以快速地讓更多人了解豐富的文化,“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是一種新的實驗與實踐。

  “我對敦煌的感情無法用言語表達,但是我在生活中時刻不忘說敦煌的美好。在追逐文化流行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文脈的根基。‘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是科技故事的開始,希望大家一起傳承敦煌藝術與文化?!背I衬日f。

  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

  不少觀眾注意到,“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是“全球首展”。就此,譚平指出,“希望展覽能夠‘走出去’,這也是歷時近兩年打造的這個展覽的思路――中國風格、文博內涵、國際表達”。

  主辦方代表、北京中創(chuàng)文旅集團董事長秋童說,之所以將光影展作為展陳形式,一方面希望讓不可移動的敦煌石窟文化和藝術走近普通民眾生活,另一方面希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在吸引更多年輕群體感受傳統(tǒng)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增強國際間文化交流,讓敦煌文化通過新形式傳播到世界各地。

  與“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開幕同日舉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中國擁有豐厚的文物文化遺產資源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充分利用網絡、科技等元素,以青年人喜聞樂見,更加能夠引領國際潮流的手段和形式,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在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共識下,文博專家將關注點放在如何“表達”上。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表示,此次展覽是對中華文化遺產展示工作一次新的探索,“說到中國故事、國際表達,從展示文物的角度而言,既要用國際上觀眾能懂的語言,同時也要關照展覽脈絡的完整性?!?/p>

  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強調,藝術展和歷史展既有交融,也有區(qū)別,要注重“表達”的邏輯性和敘事性,讓觀眾有歷史和藝術的雙重體驗感,“表現形式和內容呈現之間,并不矛盾”。(趙曉霞)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