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多神崇拜風俗:星神?新月?城隍?雷公

2022-05-02 11:44來源:中國國學網(wǎng)

  有一則民間傳說稱,有一次唐玄宗夢見二十七位仙人,自稱他們是28宿,一人宿值,在天不下,其他仙人寄居“羅底”已有三年,助唐鎮(zhèn)護國界。玄宗命人在各地尋找,最后終于在寧州(治今甘肅寧縣)羅川縣的深山中找到了一處石洞,“中有石像二十七真,得之以進。乃于內殿設位,晨夕焚香,躬自瞻謁,命夾?工作二十七像,送于本洞。”改羅川縣為真寧縣,以資紀念。并在山洞處置通圣觀,賜寶香及香爐,供人們祭拜[1]。

  民間星辰崇拜應該是比較普遍的。上文楊慎矜請胡人術士史敬忠在夜間“坐廷中,步星變”控災,就是顯例。據(jù)說宰相裴度少年時,有術士稱他“命屬北斗廉貞星神,宜每存敬,祭以果酒?!倍嗄暌詠砼岫纫恢敝斍诜钍隆5剿麚卧紫嘁院?,因事務繁忙,逐漸荒廢。一次家人生病,“迎巫覡視之,彈胡琴,顛倒良久,蹶然而起曰:‘請裴相公!廉貞將軍遣傳語:大無情,都不相知耶?將軍甚怒,相公何不謝之!’度甚驚。巫曰:‘當擇良日潔齋,于凈院焚香,具酒果,廉貞將軍亦欲見形于相公?!睂脮r,裴度果然見到一位金甲持戈,長三丈余的偉岸將軍。自此之后,裴度“尊奉不敢怠忽也”。[2]

  這時還流行拜新月的習俗,每當新月初生,婦女們便在深夜拜禱,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華常駐。“佳人惜顏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畫堂,下階拜新月。拜月如有詞,傍人那得知。歸來投玉枕,始覺淚痕垂?!盵3]鶯聲燕語,細若無聞,更為拜新月增添了幾分朦朧的意境,“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盵4]稚齒幼女,也學著大人的模樣在堂前呢喃禱拜,“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盵5]張夫人所作《拜新月》詩,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們拜新月的不同心境: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籠桂,虛弓末引弦。

  拜新月,拜月妝樓上。鸞鏡始安臺,蛾眉已相向。

  拜新月,拜月不勝情,庭花風露清。月臨人自老,人望月長明。

  東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聲斷絕。昔年拜月逞容輝,如今拜月雙淚垂。

  回看眾女拜新月,卻憶紅閏年少時。[6]

  歲月流逝而清輝常新,青春美貌者祈愿美麗如月光永駐;而初生的新月則更增添了年老色衰者對無情歲月的感嘆。真是一彎新月,多樣心情。 每當出現(xiàn)月蝕的天象時。人們便認為是蛤蟆精在吞食月亮,紛紛上街救月亮。據(jù)說“長安城中每月蝕時,即士女取鑒(即鏡――引者),向月?lián)糁?。滿郭如是,蓋云救月蝕也?!盵7]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將蛤蟆精嚇走。于鵠詩“隨人敲銅鏡,街頭救明月”[8],也描寫了擊鏡救月亮階情形。牛殳詩“若似長安月蝕時,滿城敲鼓聲口?口?”[9]。則還可以采取擊鼓的方式救月亮。

  這時城鄉(xiāng)各地大都有土地神。據(jù)說道士張謹學習符法而無所成就。一次在華陰市上,見老人面有饑色,為老人買瓜。老人稱:“吾土地之神也,感子之意,有以相報?!庇谑菍ⅰ敖戎g”傳給了張謹[10]。

  又有故事稱,術士呂用之微賤時,經(jīng)常與妻子寄居在江陽縣的一所土地廟中?!胺菜鶆屿o,禱而后行。得志后,謂為冥助,遂修崇之?;乩惹?,妝樓寢殿,百有余間。”[11]另一則傳說則記載,李敬彝家住在洛陽額財坊,這里土地神最為靈驗,李家因奉事土地神,在洛陽大水之前,土地神預先夢示,“至其日,率其類,遏水頭,并不沖圮李宅。”[12]

  這時還有在正月十五祭土地神的風俗,正月十五用糕糜、白粥祭土地,可令家中蠶桑萬倍,稱為“黏錢財”[13]。

  這一時期的城隍信仰也已相當普及。據(jù)記載“吳俗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神?!盵14]李陽冰擔任縉云縣令時,曾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本縣城隍祈雨,所作《縉云縣城隍神記》中指出:“城隍神祀典無之,吳越有之,風俗水旱疾疫必禱焉?!盵15]城隍這時確實不入國家祀典,但在吳越以外的地區(qū)也流行城隍信仰。例如當時流傳著滑州(治白馬縣,今河南滑縣東)城隍為了保佑一方平安,與黃河神斗法的故事。

  據(jù)說在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刺史韋秀莊暇日登樓跳望黃河,忽見一人,自稱是“城隍之主”,因黃河神欲毀滑州城,將大戰(zhàn)于河湄,請刺史發(fā)二千人相助。到了預定的時間,韋秀莊率兵二千登城,“河中忽爾晦冥,須輿,有白氣直上十余丈,樓上有青氣出,相縈繞。秀莊命弓彎亂射白氣,氣形漸小至滅,惟青氣獨存,逶迤如云峰之狀,還入樓中。”據(jù)說此前黃河水已逼近城下,此后逐漸退到了距城五六里的地方[16]。

  各地祈晴、禳旱等賽神活動,大都是在城隍廟中舉行。如羊士諤《城隍廟賽雨詩》:“零雨慰斯人,齋心薦綠?。山風簫鼓響,如祭敬亭神。”[17]由于經(jīng)常舉行賽神活動,城隍廟很可能在這時已經(jīng)初步兼具了祭祀和娛樂的二重功能。杜甫早年曾游歷江寧縣,看到過那里賽城隍的景象,后來有友人歸省江寧,杜甫寫詩送別,有“十年過父老,幾日賽城隍”的詩句[18]。

  白話詩人寒山在詩中描寫了一群在城隍廟里游觀的婦女,她們刻意打扮得花枝招展,引來了眾人的注目?!皟z家暫下山,入到城隍里。逢見一群女,端正容貌美。頭戴蜀樣花,燕脂涂粉膩。金釧鏤銀朵,羅衣緋紅紫。朱顏類神仙,香帶氛氳氣。時人皆顧盼,癡愛染心意?!痹诹硪皇自娭?,他也有“遙望城隍處,惟聞鬧喧喧”的描寫[19]④。從他的描寫中,不難感受到后代城隍廟的娛樂氛圍。

  星辰、天地之外,風云、雷電、雨雪等氣候物象也是人們崇拜的對象。這里僅以雷州(治???,今廣東雷州市)地區(qū)的雷公崇拜為例。

  雷州“春夏多雷,無日無之”,這里有關雷公的信仰特別興盛。據(jù)說雷公“秋冬則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狀類晶。又云與黃魚同食者,人皆震死。亦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為禁藥?!盵20]錢易對所謂的雷公墨、雷公斧,記載得更為詳細。稱“雷州之西,有雷公廟。彼中百姓每年配納雷鼓、雷車,人有以黃魚、彘肉同食者,立遭雷震。人皆敬而憚之。每大雷后,人多于野中拾得?p石,謂之雷公墨,扣之??然,光瑩如漆。又于霹雷處或土木中,收得如楔、如斧者,謂之霹雷楔。與兒帶,皆辟驚邪;與孕婦人磨服為催生藥,皆有應驗。”[21]雷州及附近地區(qū),“畏雷法甚嚴”,“俗俟雷時具酒看設奠”[22]。這里的人民往往在山中鑿出洞穴,“以多品供雷,冀雷享之,名曰‘雷藏”。更奇特的是,雷神甚至還可以依附在婦女的身上,稱為“雷郎”,被雷神附體的女子生的孩子則稱為“雷子”[23]。(選自《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吳玉貴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年)

全部課源
頂部